欢迎来到九鼎汇智(GWCC)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客服热线:073189678766

在线QQ:366076758

3183534321

咨询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九鼎汇智,共同分享科技商业智慧

信息资讯

行业资讯

返回

创新券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改革试验——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郭铁成

发布:goldenwise      发布日期:2016/8/19 9:58:01      浏览次数:166

作为一项打破传统计划项目体制的科技新政我国创新券资金不算大,但投入产出效率高效果好,原因何在?创新券“落地”遇到一些问题如何看待?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试验,创新券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在8月4日召开的“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上实施4年的创新券政策再度引发热议。就社会关注的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郭铁成。他认为我国经济总量和制造业体量大,企业资源多、科技资源多、科技人员多创新券在我国的实践,有很多前所未有的创造“比如,创新券项目不是先研发、后产业化而是以企业用户的需求为基础,在研发的起点就引入最终用户这就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15年中国创新券使用总额约50亿元其中政府资金13亿元。他认为创新券资金是公共投入,但整个创新券项目还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还有科技创新服务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设施、设备和仪器等物质资本的投入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创新券政策对企业带来的好处超过想象究其原因,郭铁成说:“创新券政策本质上是一项改革试验改革提高了创新效率。”

 创新券政策可能是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一张小小创新券大幅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研发成本,“唤醒”了沉睡的科技资源也成倍放大了公共科技投入的效能,从而实现了政、产、学、研、金、社等所有创新相关者都受用

   郭铁成认为创新券不是特殊政策,而是普惠性政策没有进入门槛,想寻租都不可能因此创新券打破了立项难、结项易的怪圈,只要有创新需求就可以立项技术路线、创新点都由企业决定,但报销时则按经济和技术标准严格兑现

   作为创新券研究专家郭铁成经常在各地调研,他发现:实行创新券政策的地方中小企业受益率都超过50%,高的可达70%—80%“如宿迁市,因使用创新券而首次获得市以上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的企业比例高达84%。创新券使科技成果惠及中小企业不仅节约了创新成本,而且带来了创新利润如宿迁楚霸体育器械有限公司,使用创新券改进了工艺产量猛增120%,吸引了10多个国际客户销售利润达到2000万元。”

   “所以创新券政策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在于它打破了传统计划项目体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项目体制,即政府按照企业用户需求安排创新计划、配置创新资源高等院校、公共科研机构和创新服务企业按照企业用户需求开展创新活动。”郭铁成表示创新券政策很可能是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改革能量

   创新券不是“后补助”它拉动了现在的创新

   作为一种事前补贴企业、事后兑现服务的新型补助方式创新券在一定程度上把花钱的主动权给了企业。“创新券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以需求为导向的”郭铁成认为,它与“后补助”政策完全不同

   “首先是政策导向不同‘后补助’是政府导向,你满足了政府的要求所以给你补助;而创新券则是企业导向之所以为你兑现,是因为你满足了企业用户的需求其次是政策目标不同。‘后补助’补助的是过去的创新创新过程中没有资助,创新过程完成以后才予以补助而创新券拉动的是现在的创新,当创新券决定支持时创新还没有发生,支持以后创新才发生

   如何看待有些地区出现的“创新券花不出去”的现象?郭铁成说:“在很多地级市及以下城市创新券实施初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广大地级及以下城市缺乏专业服务机构,企业拿到创新券后不知到哪里找创新服务,也找不到创新服务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

   “没有创新服务可买还产生了另外一种现象,就是用创新券购买硬件设备这有悖于创新券的政策任务。”他提醒道创新券的政策任务是购买创新服务,而不是购买硬件设备每个企业都购置研发设备、仪器,会造成重复浪费很不经济。创新券项目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设施不是由创新券项目资金购置,而是由承担创新券项目的专业服务机构免费或优惠向该项目开放

   如何消除“创新券花不出去”的现象?郭铁成的建议是进一步改革、创新“首先要开展平台化的服务,像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那样把创新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数据、仪器、设备、设施,以及需要创新服务的企业参与创新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甚至制造商、供应商等各种主体和所属的创新资源,都接入同一个平台使各方随时随地面对面、手拉手。其次要出台全国性的创新券政策对异地购买创新服务等共性问题作出统一规定。”

   如何理性看待创新券“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很多企业为创新券叫好因为创新券在企业和高等院校、公共科研机构之间搭建了桥梁,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但摸着石头过河,我国在实施创新券政策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比如外资准入、资金预付、设备共享、人员激励、创新诚信、预算兼容问题等。

   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企业相比科研院所、高校的积极性似乎不高。郭铁成认为在我国,由于高等院校和公共科研机构在评价体系、薪酬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与创新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导致一些科技人员创新服务积极性不高。“这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会随着改革的深化得到解决”他表示,有些问题在省级或地市级就能得到解决有的必须在国家层面才能解决。比如现行预算制度与创新券资金的使用不匹配,这只能由国家统一解决而不能由地方各行其是。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国家主管部门‘不该、不能、也无力做创新券工作’”的声音他认为,实施创新券主要依靠省市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国家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国家应该建立创新券基金的管理机构负责创新券政策总体设计和规划,全国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全国标准的研制,科技部门、文教部门、经济部门的协调创新券资金对后发地区的转移支付等。

   此外“企业与服务人员勾结,骗取创新券资金”也是很多人的担心郭铁成认为,诚信风险有但不大,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服务做假的可以性微乎其微。对可能的风险他建议采取积极的规避措施:一是项目公示,由群众监督二是信用评级,对信用好的服务机构和企业优惠对信用差的予以制裁;三是制度监管发挥纪检、监察、审核、市场等部门的作用;四是严格审核对不符合创新券项目要求的开支坚决不予报销。

探路未来创新券将何去何从?

   经过4年多探索创新券已经成为解决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薄弱、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企业与科研机构供需双方不能高效对接等一系列问题的“金钥匙”,面对未来的发展创新券将何去何从?

   在郭铁成看来创新券的发展将有6个方向:一是从技术创新领域向知识创新领域扩展。早期的创新券其政策任务侧重于技术创新等“硬”创新;未来则要扩大到以知识服务为内容的“软”创新方面全面涵盖技术、知识和技能领域。

   二是从券内服务向券外服务扩展早期的创新券,主要限于券内项目合同的内容未来则更注重券内项目合同达成前供需双方的沟通、券内项目合同完成后的接续服务。

   三是从点对点式服务向平台式服务转变早期的创新券,专业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关系未来则要采取“互联网+N”的形式,创新服务机构与企业同址化共同位于一个服务平台。

   四是从年度申报向即请即报销转变早期的创新券,一般都是半年或一年申请、报销一次未来则要即时申请、即时报销,操作更便捷规范

   五是从严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早期的创新券派发是先到先得,或随机发放我国的创新券发放则通过管理部门行政推荐、审核;未来则要宽进严出即立项标准从宽掌握,不再搞行政或专家推荐、审核凡有需求的企业都可以申请;但报销标准从严掌握严格遵守兑现程序。

   六是从单项政策向政策组合转变早期的创新券,只是创新券项目资金资助未来资金资助则要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采购政策、人才政策以及创新服务工具包、创新计划项目相配套,形成政策组合

   (科技日报北京8月16日电)


上一篇: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下一篇: 科技部正式取消科技成果鉴定 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由委托方委托专业评价机构进行…